品牌 | 其他品牌 | 加工定制 | 是 |
---|---|---|---|
燃燒方式 | 其他 | 出口壓力 | 低壓 |
結構形式 | 臥式 | 循環方式 | 自然循環鍋爐 |
安裝方式 | 快裝鍋爐 | 輸入功率 | 175kw |
耗電量 | 175kwh | 燃料耗量 | 低谷電+燃氣 |
用途 | 生產不高于1.0mpa的飽和蒸汽 |
電氣兩用蒸汽鍋爐供應工作原理
利用谷電時段價格低廉的電能,將固體儲熱體加熱到950℃的超高溫,工作時間段,利用耐溫350℃高溫循環風機將蓄熱體內熱量轉化為高溫蒸汽送入蒸汽發生器內,換熱后送回蓄熱體,軟化水由高壓水泵送入蒸汽發生器被迅速加熱后產生不高于1.0mpa的飽和蒸汽,也可利用燃氣燃燒補熱,產生過熱蒸汽或不然保證蒸汽壓力穩定。
蒸汽被譽為工業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用途遍布石油、化工、印染、醫藥、生物等行業生產的方面,蓄熱產蒸汽擁有極為廣闊的前景。
優勢及特點
1、小的設備體積、低廉的生產蒸汽成本
電蒸汽鍋爐噸蒸汽成本超過500元,燃氣超過300元,利用谷電蓄熱產蒸汽,噸蒸汽成本在210元左右,是目前除了燃煤機組或者電廠余熱外價格低的。
2.熱效率高
固體儲能蒸汽機組,生產蒸汽的熱量來自于儲熱體,并通過循環風機抽取熱量來加熱蒸汽發生器,不存在排放,因此機組只存在散熱損壞,電熱轉化熱效率可達95%以上。
3.高溫蓄熱體設計,保證蒸汽產量和壓力穩定
熱工計算表明,能穩定生產1.0MPa的飽和蒸汽(184℃),蓄熱體溫度不應低于400℃,按照目前大多數廠家采用蓄熱體550℃的設計方案,換熱溫差太小,要么蓄熱體做的很龐大,要么蒸汽發生器做的很龐大,這種設計方案是不經濟不合理的,無法保證蒸汽產量和壓力穩定。
本公司超高溫蓄熱體設計方式,溫度高于750℃,可保證穩定生產蒸汽。
4.穩定的高溫加熱元件,穩定運行,換修方便
加熱元件適應高溫加熱環境,穩定持久。加熱元件遇到故障損壞,可高溫在線更換,不影響生產使用。
5.帶有燃氣補熱和過熱功能的蒸汽發生器
采用帶有燃氣補熱和過熱功能的蒸汽發生器,蒸汽發生器不屬于壓力容器,儲能機組又是常用運行,不用年檢。同時具有燃氣補熱技術,可在蓄熱機組出現故障時,保證生產的運行。
電氣兩用蒸汽鍋爐供應產品規格參數
設備型號 | HX175S | HX350S | HX700S | HX1400S | ||||
電氣參數 | 輸入電壓等級(V) | 三相五線AC380V±10% 50HZ /三相10000V±10% 50HZ | ||||||
額定加熱功率(KW) | 175 | 350 | 700 | 1400 | ||||
額定電流(A) | 265.5 | 531 | 1061/40.5 | 2121/81 | ||||
柱塞泵及控制電源功率(KW) | 三相五線AC380V±10% 50HZ | |||||||
8.2 | 11 | 22 | 48 | |||||
蒸汽發生器熱參數 | 蒸汽壓力(MPa) | ≤1.0(184℃) | ||||||
每小時蒸汽產量(kg) | 200 | 500 | 1000 | 2000 | ||||
進水口直徑(DN) | 20 | 25 | 32 | |||||
主蒸汽閥直徑(DN) | 40 | 50 | 65 | |||||
產氣方式 | 貫流式蒸汽發生器配燃氣補熱 | |||||||
設備整機參數 | 蓄熱時長(h) | 8 | ||||||
額定儲熱量(MJ) | 5040 | 10080 | 20160 | 40320 | ||||
折算蒸汽總產量(T) | 1.6 | 4 | 8 | 16 | ||||
額定蓄熱溫度(℃) | 950℃ | |||||||
基礎靜載荷(T/㎡) | 1.40 | 1.70 | 2.0 | 2.1 | ||||
設備重量(T) | 12.20 | 17.79 | 37.1 | 74.2 | ||||
外形尺寸(mm) | 長 | 4800 | 4800 | 4800 | 5500 | |||
寬 | 3250 | 4250 | 5650 | 5650 | ||||
高 | 3000 | 3000 | 3000 | 3000 | ||||
出廠形式 | 模塊化出廠、現場組裝 |
為什么選擇我們?
山東自貿區金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金喆新能源),是由在熱工、暖通、電氣、材料行業有多年技術和產品研發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創立的以技術研發創新為導向的科技型公司。通過與大專院校等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進行技術研發;為用戶提供技術先進、質量好、性能高、穩定性強的產品。
金喆立足于既有儲熱技術,打造精品服務,努力成為新能源行業的*。本著“開拓創新技術發展,完善ji致做精產品服務”宗旨和理念從事儲熱(蓄冷)、燃氣鍋爐、MVR蒸汽壓縮回收、余熱回收、等離子焚燒、燃料電池儲能等的技術研發、產品創新、新材料、新工藝應用。通過自有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積極投身于合同能源管理,煤改電、煤改氣、分布式能源、光熱、節能環保等新能源產業。